蔡頌恩 ( 公平點 @ 新假期 專欄 Issue 777 28/07/2014 )
"橙" 公義、撐小農! 剛閉幕的世界盃眾所周知在巴西舉行,巴西除了世界盃、足球及熱情女郎外,大家還想到甚麼? 原來巴西除了足球員多,生產鮮橙的數量也相當多。她是全球最大的鮮橙生產國家,其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三分之一。盛產鮮橙的巴西為全球供應過半的鮮橙汁,而巴西濃縮橙汁的世界市場佔有率更達到八成,大部份出口至歐洲國家。然而濃縮橙汁的貿易卻盛載著不公義。 在80年代,橙汁市場的大企業開始以收購等方式,逼使小公司及小農離開市場,同時,隨著燃料和化肥的成本上升,鮮橙的種植成本上升近一倍,可惜市場收購價卻一直維持在低於成本的水平,使很多橙農無法經營下去。最後,市場只剩下三大公司,形成寡頭壟斷的局面。 三大公司幾乎操控整個橙汁市場,更達成統一的低收購價,市場價格無法彌補生產成本,許多農民不得不以低價賣掉自己的耕地。在巴西,百分之二的農企擁有超過半數的橙樹。巴西的果園採用大規模種植的模式種植鮮橙,所以大部分過程已經機械化;但由於鮮橙並非同時成熟,收割鮮橙的工序必須由工人人手完成。失去耕地的農民沒有太多的工作選擇,被逼成為橙園工人。 橙園工人往往在惡劣的環境下工作,長期面對高溫、昆蟲、化學劑的威脅,以致很多人的身體都出現毛病。而不少橙園內更連基本的衛生設備也欠奉。由於橙園工人每日至少要採得60袋(即共2400公斤)的鮮橙,才會獲付每日9歐元(相當於港幣95元)的最低工資,因此工人超時工作的情況也十分普遍,不少工人常需在午飯時間工作。遇上雨天無法工作,工人更會被剋扣當天工資。 在 2000年,鮮橙市場的小生產者終於按捺不住,為了掙取更好的收購價格而上街抗議。抗議過後,30個小生產者組成了合作社,正式涉足公平貿易市場。時至今天,合作社中已經有120個果農會員。在合作社成立前,大型跨國公司常常拖欠付予橙農的價格;現在,合作社確保在收貨時直接付款予橙農,同時,給予高於市場價格60%的收購價。公平貿易更協助他們提昇種植技術、優化管理及運作等等。 在香港,除了可購買公平貿易橙汁外,亦需要監察現有的橙汁品牌,要求他們公開原材料的來源地及產品。雖說全球八成的濃縮橙汁來自巴西,但我們在市面上能找到標示來自巴西的橙汁卻沒有多少。 作為消費者,我們除了關注產品價格、質素、營養成份等對“我”有影響的資訊外,更有責任關注產品對“他”,如生產者、環境等資訊。我們不只是消費者,更是公民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