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假期第726期 Go Green 專欄 (2013-8-5) 誰的保育 ? 蔡頌恩 (香港公平貿易動力) 今年六月, 我前往摩洛哥南部瞭解當地公平貿易合作社的運作。旅途上猛烈的太陽穿透大巴的玻璃, 當我正抱怨乾旱炎熱的天氣令我雙眼及喉嚨不適時, 沒想到在這半沙漠地帶豎立著一棵又一棵堅挺的大樹, 像在公路上向我炫耀它的堅韌.它們就是近年非常著名的堅果樹 ( Argan Tree )。
堅果樹是北非獨有的植物, 生長於摩洛哥東南地區的撒哈拉沙漠邊緣. 堅果樹的樹根既深且廣, 能深入地底30米取水, 其特有的結構能面對乾旱的沙漠, 抵受3˚C至50˚C的溫差, 更重要的是堅果樹能阻止日益擴大的沙漠面積,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8年將當地列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. 雖然摩洛哥政府早於1983年已在政策上監管堅果樹果實及枝幹的採集, 但當地農業模式的改變, 由畜牧轉換至大面積的灌溉種植, 植披及水源的開發等, 在過往一百年堅果樹覆蓋的面積已減半.
當地的非政府組織除了關注堅果樹的保育外, 更關注當地居民的生活, 他們認為當地居民必須從堅果樹種植上得到更大的益處, 才有動力去保護及種植堅果樹. 於是, 他們從村民的角度出發, 一方面研究原住民使用堅果油的傳統, 結合科學的分析, 推廣堅果油對皮膚及身體的好處, 另一方面確保當地居民在生產中得益, 他們組織婦女成立合作社, 讓每位社員參與在生產及決策上. 這數年間隨著西方社會對堅果油的需求日增, 社員均達致經濟自主, 當地居民看見均爭相倣效,當村民意識到堅果樹的存活與他們眼前的生活息息相關, 便會想法子保護堅果樹, 達至互惠互利.
還記得06年初參與另一扶貧機構的工作, 到甘肅農村瞭解村民生活時, 正值當地政府實行封山禁牧政策, 禁止村民放養畜牧, 以保護那碩果僅存的植披免被牛羊吃掉. 從防止沙漠化看, 保育是刻不容緩的事, 村民雖然明白, 卻向我們表達圈養的諸多不便, 如要花錢預備飼料, 牛羊不出外走動很易生病等等. 相對未來的環境, 村民們更關注的是眼前的狀況, 而事實上, 若他們不能在現在所處的環境中生存, 又如何有空間及視野思索將來的事.
這個經驗, 給我這個理想主義者一個提醒, 當知識教曉我們要有長遠的視野, 我們更需要在村民面前謙卑下來, 瞭解他們現今所關注的事情, 再從他們的角度制定決策. 當我們大呼保育的時候, 除了環境的保護外, 也要考慮與之共生的社群, 如何同樣地受惠於保育政策下, 才是一個持久的方案. 保育如是, 發展也如是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