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善榮 ( 香港公平貿易動力總監 ) 文章刊於META Vol.19 May 2012
近月,最受關注的公平貿易發展,必然是美國的Fair Trade USA (前身TransFair),正式脫離FLO(Fairtrade Labelling Organization)的體制,另立一套的標準。這無疑是公平貿易運動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後,在邁向另一高峰時,所必須經歷的陣痛。
1988年荷蘭設立公平貿易認證標籤制度Max Havelaar,透過在產品上加上標籤,使消費者能在主流市場上的眾多商品,分辨出「公平貿易」的產品。認證制度使公平貿易產品更普及化。在這基礎上, 多個國家的認證組織在1997年組成跨國組織FLO,經過多年的發展,FLO在全球二十多個國家擁有其會員組織。
近年各大跨國企業(或品牌),相繼在市場上推出公平貿易認證的產品,這些企業一方面由於要應付公眾對其企業實踐「企業社會責任」的要求,特別在產品生產 時,避免採用「血汗工廠」或童工,另一方面這些企業亦看準潛力日增的「良心消費」市場,希望能在這市場上分一杯羹,以朱古力為例,2009年吉百利 (Cadbury)在英國推出其公平貿易認證的牛奶朱古力後,廣為“非政府組織"批判的Nestle在其眾多朱古力產品中,也將其「Four Finger KitKat Chocolate」,轉為以「公平貿易」認證的可可豆生產;今年(2012年),Mars也不甘後人,在英國推出公平貿易認證的朱古力產品。現時,世界 最高銷量的朱古力品牌,差不多都在其眾多產品中,包含一、兩款公平貿易認證的產品。
這些跨國企業/品牌,將其產品轉為採用公平貿易的原材料生產,一方面帶來極大的需求,另一方面對供應及品質的穩定性要求也極高,這對公平貿易運動帶來極大 的挑戰 -- 如何可以短期內大量增加某些農產品的供應,以滿足這些跨國企業的要求。以咖啡為例,過往公平貿易認證的生產點,都必須是小農所組成的合作社,大型農企所擁 有的咖啡莊園,由於它們是僱用農工生產,基本上不能符合現時公平貿易的認證標準¹。
這帶來極大的張力,如公平貿易認證機構開闊其標準,使更多生產組織,特別是農企擁有的大莊園式生產,也可符合新的“公平貿易標準”。如此可滿足大型跨國企 業的要求,使他們更積極開發公平貿易認證的產品,「公平貿易」產品的銷售更廣更多。但另一方面,如開闊現時的標準,不單可能使「公平貿易」認證,或整個運 動公信力下降,甚至會對原先公平貿易協助發展的弱勢農民,特別是小農戶,帶來極大的影響。
今次Fair Trade USA脫離FLO,另創自己的標準,正正突顯這分歧,FLO希望保持現有的標準,但Fair Trade USA希望調整現有的標準及機制,以便更多的大型企業/品牌參予公平貿易。究竟美國Fair Trade USA的做法,會對公平貿易運動帶來甚麼影響,現時下結論還是言之尚早,但近月各方的激烈辯論,相信會讓公平貿易運動朝向更健康的路線發展。
註:¹由於歷史因素,現時有部份農產品,如茶及香蕉,莊園式生產(Plantation)也可能獲取公平貿易認證,但由於篇幅所限,本文不在此討論其原因
延伸閱讀: -Jaffee, Daniel (2012), “Weak Coffee Certification and Co-Optation in the Fair Trade Movement”, Social Problem, Vol. 59, Issue 1, pp 94-116. |